免抵税额是指在纳税人的总应纳税额中可享受的免税或减免的金额。
1、免抵税额的含义:
免抵税额是指在计算纳税人应纳税额时,可以减免的一定金额,使得纳税人只需要按照剩余金额计算税款。免抵税额通常是由税法或相关法规规定的,旨在鼓励特定行为或减轻纳税人的负担。
2、免抵税额的种类:
免抵税额可以分为个人所得税免抵税额和企业所得税免抵税额两类。个人所得税免抵税额通常指个人可享受的个人税收优惠政策,如基本减除费用、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等。企业所得税免抵税额是指企业在计算应纳税额时可减免的一定金额,如研发费用、技术创新等政策优惠。
3、免抵税额的计算和限制:
具体的免抵税额计算方法和限制条件根据国家税法、税务解释和相关政策而有所不同。纳税人在申报纳税时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填写相应的免抵税额项或凭证。免抵税额可能会受到年度限额、收入限制、行业限制、时间限制等因素的限制和调整。
4、免抵税额的意义和影响:
免抵税额的设立和使用可以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推动经济发展和创新。免抵税额对纳税人来说意味着可以减少应纳税额,从而降低纳税负担,增加可支配收入。免抵税额的调整和政策变化可能会影响纳税人的财务规划和决策,需要及时了解相关法规和政策动态。
免抵税额是指纳税人在总应纳税额中可以享受的免税或减免的金额,根据具体的税法和政策规定,有个人所得税免抵税额和企业所得税免抵税额两类。了解免抵税额的含义、种类以及计算和限制方法,对于纳税人合理规划税务和财务是非常重要的。
免抵退税务应退税额指的是在免抵退三项中应退还的税额。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免抵退应退税额是什么意思:
1、免抵退税务应退税额指的是在免抵退三项中应退还的税额。
2、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即销项税额为零。
3、抵税是指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应退还所耗用原材料、零部件等已纳的增值税税款,首先抵顶内销货物应纳的增值税税款,即企业既有出口货物又有内销货物,出口货物需要退税,内销货物需要交税,按照税法规定两者可以相互抵顶。
4、退税是指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因应抵顶的税额大于应纳税额而未抵顶完时,经主管出口退税税务机关批准,对未抵顶完的税额部分子以退税。
免抵退:
免抵退是税收的一种形式,《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财税〔2002〕7号)规定: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以下简称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除另行规定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对生产企业出口非自产货物的管理办法另行规定。
免抵税额和留抵税额的意思是:
1、免抵税额:出口应退税额抵顶内销税额的部分,这部分是不退税的;
2、留抵税额:当期进项大于销项,就会出现留抵税金,同时也会有相应多的库存商品。
扩展资料:
免抵税额和留抵税额的区分:
免抵退税是对采用增值税一般计税法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或视同自产货物等应税行为免征增值税,相应的进项税额抵减应纳增值税额,未抵减完的部分增值税予以退还。免抵税额简单地讲,是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应退增值税税额抵减内销增值税税额的部分,也就是企业的期末留抵税额小于应退税额所产生的余额,即企业的留抵税额不够退。
用例子说明一下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如何计算免抵税额。甲企业为自营出口的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为13%,退税率为11%。甲企业2020年9月份内销产品价税合计113万元,其中不含税销售额100万元,销项税额13万元;9月份出口货物销售额折合人民币200万元;当期购进原材料价税合计226万元,其中不含税采购额200万元,进项税26万元。上期末留抵税额为3万元。
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200万元*(13%-11%)=4万元
当期内销应纳税额=100万元*13%-(26-4)-3=-12万元
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200万元*11%=22万元
期末留抵税额小于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即甲企业当期应退税额为12万元。
当期免抵税额=22万元-12万元=10万元。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当期免抵退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当期免抵退抵减额=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抵税额的计算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小于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等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则当期免抵税额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减当期应退税额。另外一种是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大于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免抵税额等于零。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的“期末留抵税额”。
对于实行免抵退方法的生产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其会计账套上要分别在借方设置“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专栏,在贷方设置“出口退税”专栏。另外,以“进项税额转出”贷方专栏核算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以“其他应收款——应收补贴款”科目核算“当期应退税额”。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其相关经营业务的会计处理为:
计算出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时,借记 主营业务成本
贷记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计算出当期免抵税额时,借记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记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计算出当期应退税额时,借记 其他应收款——应收补贴款
贷记——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根据当期应退税额会计处理可以看出,生产企业出口货物享受的退税是期末没有抵扣的留抵进项税额。
总之,留抵税额是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应退增值税税额,抵减内销增值税税额的余额。免抵税额分别根据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小于,或大于当期免抵退税额的情况来确定, 即小于时,当期免抵税额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减当期应退税额;大于时,当期免抵税额等于零。
2021年11月25日
免抵税额就是出口应退税额抵内销税额的部分,这部分是不退税的。计算公式为: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其中,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出口货物的退税率。
当期免抵税额,是指当期免抵退税额减去当期应退税额之后的余额,其反映的是“免抵退税”企业当期从内销应纳增值税税额中抵减的那部分出口免抵退税额,不是企业期末留抵税额,更不是企业次月的期初留抵税额,计算公式为:当期应纳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条
企业所得税法所称税额抵免,是指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
享受前款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的企业,应当实际购置并自身实际投入使用前款规定的专用设备;企业购置上述专用设备在5年内转让、出租的,应当停止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并补缴已经抵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免抵税额是什么意思
免抵税额是属于进出口退税中的其中一块,主要是针对出口应退税额抵顶内销税额的部分,这部分是不退税的.如果我们将这部分的税额退还,那么内销部分就需要缴税了.所以不管怎么样,总有一边需要交,如果两边都不交,就抵了.通俗点讲,就是把企业的期末留抵税额小于应退税额所产生的余额.
举例讲解"免、抵、退"税办法
免、抵、退税关键两个指标:当期应纳税额与免、抵、退税额,当期退税额就是前者的绝对值(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与后者比较,哪个小哪个就是退税额.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_免、抵、退税额会形成免抵税额;相反,免抵税额为零.
举例:
甲公司为生产型出口企业,实行免、抵、退办法,征税率为17%,退税率为15%,购入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100000元,税款17000元.报关出口产品,离岸价折合人民币为200000元.
本例中,出品货物免增值税;进项税款抵减内销应纳税额,此处没有内销业务,应纳增值税额是-17000元;
免、抵、退税额:200000*0.15=30000万元.
当期应退税额:17000元
当期免抵税额:30000-17000=13000元.
免抵税额是否交地方教育费附加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后有关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5]25号)要求,自2005年1月1日起,经国家税务局正式审核批准的当期免抵的增值税税额应纳入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征范围,分别按规定的税(费)率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2005年1月1日前,已按免抵的增值税税额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不再退还,未征的不再补征.
实际操作中,地方教育费附加也是以此为依据计算的,见《关于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增值税办法后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有关问题的通知》辽地税发[2004]127号,地方教育费附加的征收比率为1%.
所谓"免抵税额",这实际上是一个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概念,它只有"免、抵、退"计算办法下才存在的一个概念.它的意思是指由于理论上应退的税(即免抵退税额)是根据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计算出来的,但退只退了其中一部分,而没有退的那一部分就是出口免征的税和已经抵顶内销的那部分进项税,即免抵税额.所以,它才会等于"免抵退税额"减去已经退回的税.
免抵税额是指在纳税人的总应纳税额中可享受的免税或减免的金额。
1、免抵税额的含义:
免抵税额是指在计算纳税人应纳税额时,可以减免的一定金额,使得纳税人只需要按照剩余金额计算税款。免抵税额通常是由税法或相关法规规定的,旨在鼓励特定行为或减轻纳税人的负担。
2、免抵税额的种类:
免抵税额可以分为个人所得税免抵税额和企业所得税免抵税额两类。个人所得税免抵税额通常指个人可享受的个人税收优惠政策,如基本减除费用、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等。企业所得税免抵税额是指企业在计算应纳税额时可减免的一定金额,如研发费用、技术创新等政策优惠。
3、免抵税额的计算和限制:
具体的免抵税额计算方法和限制条件根据国家税法、税务解释和相关政策而有所不同。纳税人在申报纳税时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填写相应的免抵税额项或凭证。免抵税额可能会受到年度限额、收入限制、行业限制、时间限制等因素的限制和调整。
4、免抵税额的意义和影响:
免抵税额的设立和使用可以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推动经济发展和创新。免抵税额对纳税人来说意味着可以减少应纳税额,从而降低纳税负担,增加可支配收入。免抵税额的调整和政策变化可能会影响纳税人的财务规划和决策,需要及时了解相关法规和政策动态。
免抵税额是指纳税人在总应纳税额中可以享受的免税或减免的金额,根据具体的税法和政策规定,有个人所得税免抵税额和企业所得税免抵税额两类。了解免抵税额的含义、种类以及计算和限制方法,对于纳税人合理规划税务和财务是非常重要的。
免抵退税务应退税额指的是在免抵退三项中应退还的税额。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免抵退应退税额是什么意思:
1、免抵退税务应退税额指的是在免抵退三项中应退还的税额。
2、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即销项税额为零。
3、抵税是指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应退还所耗用原材料、零部件等已纳的增值税税款,首先抵顶内销货物应纳的增值税税款,即企业既有出口货物又有内销货物,出口货物需要退税,内销货物需要交税,按照税法规定两者可以相互抵顶。
4、退税是指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自产货物,因应抵顶的税额大于应纳税额而未抵顶完时,经主管出口退税税务机关批准,对未抵顶完的税额部分子以退税。
免抵退:
免抵退是税收的一种形式,《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的通知》(财税〔2002〕7号)规定: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以下简称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除另行规定外,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对生产企业出口非自产货物的管理办法另行规定。
免抵税额和留抵税额的意思是:
1、免抵税额:出口应退税额抵顶内销税额的部分,这部分是不退税的;
2、留抵税额:当期进项大于销项,就会出现留抵税金,同时也会有相应多的库存商品。
扩展资料:
免抵税额和留抵税额的区分:
免抵退税是对采用增值税一般计税法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或视同自产货物等应税行为免征增值税,相应的进项税额抵减应纳增值税额,未抵减完的部分增值税予以退还。免抵税额简单地讲,是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应退增值税税额抵减内销增值税税额的部分,也就是企业的期末留抵税额小于应退税额所产生的余额,即企业的留抵税额不够退。
用例子说明一下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如何计算免抵税额。甲企业为自营出口的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为13%,退税率为11%。甲企业2020年9月份内销产品价税合计113万元,其中不含税销售额100万元,销项税额13万元;9月份出口货物销售额折合人民币200万元;当期购进原材料价税合计226万元,其中不含税采购额200万元,进项税26万元。上期末留抵税额为3万元。
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200万元*(13%-11%)=4万元
当期内销应纳税额=100万元*13%-(26-4)-3=-12万元
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200万元*11%=22万元
期末留抵税额小于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即甲企业当期应退税额为12万元。
当期免抵税额=22万元-12万元=10万元。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当期免抵退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折合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当期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当期免抵退抵减额=当期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抵税额的计算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小于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等于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则当期免抵税额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减当期应退税额。另外一种是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大于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免抵税额等于零。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的“期末留抵税额”。
对于实行免抵退方法的生产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其会计账套上要分别在借方设置“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专栏,在贷方设置“出口退税”专栏。另外,以“进项税额转出”贷方专栏核算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以“其他应收款——应收补贴款”科目核算“当期应退税额”。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其相关经营业务的会计处理为:
计算出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时,借记 主营业务成本
贷记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计算出当期免抵税额时,借记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记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计算出当期应退税额时,借记 其他应收款——应收补贴款
贷记——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根据当期应退税额会计处理可以看出,生产企业出口货物享受的退税是期末没有抵扣的留抵进项税额。
总之,留抵税额是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应退增值税税额,抵减内销增值税税额的余额。免抵税额分别根据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小于,或大于当期免抵退税额的情况来确定, 即小于时,当期免抵税额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减当期应退税额;大于时,当期免抵税额等于零。
2021年11月25日
免抵税额就是出口应退税额抵内销税额的部分,这部分是不退税的。计算公式为: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应退税额。其中,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格*出口货物的退税率。
当期免抵税额,是指当期免抵退税额减去当期应退税额之后的余额,其反映的是“免抵退税”企业当期从内销应纳增值税税额中抵减的那部分出口免抵退税额,不是企业期末留抵税额,更不是企业次月的期初留抵税额,计算公式为:当期应纳税额=内销的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一百条
企业所得税法所称税额抵免,是指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该专用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
享受前款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的企业,应当实际购置并自身实际投入使用前款规定的专用设备;企业购置上述专用设备在5年内转让、出租的,应当停止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并补缴已经抵免的企业所得税税款。
免抵税额是什么意思
免抵税额是属于进出口退税中的其中一块,主要是针对出口应退税额抵顶内销税额的部分,这部分是不退税的.如果我们将这部分的税额退还,那么内销部分就需要缴税了.所以不管怎么样,总有一边需要交,如果两边都不交,就抵了.通俗点讲,就是把企业的期末留抵税额小于应退税额所产生的余额.
举例讲解"免、抵、退"税办法
免、抵、退税关键两个指标:当期应纳税额与免、抵、退税额,当期退税额就是前者的绝对值(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与后者比较,哪个小哪个就是退税额.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_免、抵、退税额会形成免抵税额;相反,免抵税额为零.
举例:
甲公司为生产型出口企业,实行免、抵、退办法,征税率为17%,退税率为15%,购入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100000元,税款17000元.报关出口产品,离岸价折合人民币为200000元.
本例中,出品货物免增值税;进项税款抵减内销应纳税额,此处没有内销业务,应纳增值税额是-17000元;
免、抵、退税额:200000*0.15=30000万元.
当期应退税额:17000元
当期免抵税额:30000-17000=13000元.
免抵税额是否交地方教育费附加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办法后有关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5]25号)要求,自2005年1月1日起,经国家税务局正式审核批准的当期免抵的增值税税额应纳入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计征范围,分别按规定的税(费)率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2005年1月1日前,已按免抵的增值税税额征收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不再退还,未征的不再补征.
实际操作中,地方教育费附加也是以此为依据计算的,见《关于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增值税办法后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有关问题的通知》辽地税发[2004]127号,地方教育费附加的征收比率为1%.
所谓"免抵税额",这实际上是一个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概念,它只有"免、抵、退"计算办法下才存在的一个概念.它的意思是指由于理论上应退的税(即免抵退税额)是根据出口货物的离岸价格计算出来的,但退只退了其中一部分,而没有退的那一部分就是出口免征的税和已经抵顶内销的那部分进项税,即免抵税额.所以,它才会等于"免抵退税额"减去已经退回的税.